尊龙人生就是傅官网
尊龙人生就是傅官网
新闻动态
一枚速度超10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,从2000公里外的也门呼啸而来

中东火药桶再添惊雷!一枚飞行速度超10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,从2000公里外的也门呼啸而来,精准命中以色列机场附近,仅仅11分钟!这记“超音速耳光”,不仅撕裂了以色列引以为傲的“最强盾牌”,更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:即便拥有先进防御,面对不对称的尖端技术,以色列腹地已不再安全。以色列倾泻弹药大举报复,但能扑灭这从天而降的烈火吗?

也正是这次袭击,招来了以色列雷霆万钧的回应。胡塞武装宣称动用了高超音速弹道导弹,打击以色列境内机场。

这并非虚张声势,以色列方面随后确认了导弹的真实性及其惊人性能:从也门发射,穿越红海飞行约2000公里,耗时仅11分半钟,平均速度高达每秒2.9公里。甚至有影像分析推测,其末端突防速度可能超过了10马赫,落点距离机场航站楼不足三百米,精度也非昔日吴下阿蒙。

面对这记耳光,以色列的反应既快且狠。总理内塔尼亚胡、防长卡茨及总参谋长扎米尔坐镇指挥,空军连夜出动约30架战机,长途奔袭也门荷台达港地区,倾泻了约50枚导弹,规模空前。此前以色列已放话,要对机场袭击进行“七倍力量”的报复。

美军战机也配合行动,轰炸了胡塞武装控制下的另外九个地点。

这枚导弹的成功突防,给以色列国家安全感造成的冲击远超地面那个大坑。海上运输本就因红海局势吃紧,如今空中交通枢纽的安全也受到实质性威胁,经济上的压力不言而喻。

它无情地揭示了一个现实:即便有美国撑腰、坐拥先进防御系统,胡塞武装的尖端武器仍可能穿透层层拦截网,直抵以色列本土心脏地带。这不单是一次防御挫败,更动摇了以色列对其国家安全屏障有效性的长期信念。

一支外界印象中资源匮乏、工业落后的地方武装,是如何搞到并玩转高超音速导弹这种前沿技术的?答案或许藏在技术扩散、外部援助(外界普遍指向伊朗,认为其提供了包括“巴勒斯坦-2”高超音速导弹、反舰导弹及先进无人机等关键技术与部件),或是某种不为人知的整合能力之中。

无论源头在哪,战略后果已摆在眼前。

面对这种技术冲击和心理创伤,以色列选择用大规模空袭回应。然而,这种报复的实际效果,恐怕要打个问号。

空袭或许能暂时宣示强硬,安抚国内情绪,但要对一支精通游击战、善于利用也门复杂山地构建坚固地下工事、甚至可能已掌握规避GPS干扰技术(例如使用北斗/格洛纳斯双模制导)的武装力量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,谈何容易?

也门的环境与加沙地带差异巨大,空袭效果天然受限。有分析就指出,即便以色列加大空袭力度,也未必能超越美国此前数月轰炸的效果。

美国的长期军事介入,比如那个“繁荣卫士”行动以及伴随的上百次空袭,似乎也未能有效压制胡塞武装。后者不仅在红海持续制造麻烦(有报道称仅某个月就有8艘关联以色列的船只遇袭),甚至展现出挑战强大海军的姿态,其韧性确实让人刮目相看。

长期被誉为“中东最强盾牌”的以色列“铁穹”和“大卫弹弓”等防空系统,在应对胡塞武装日益复杂的攻击手段时,也开始显露疲态。

自2023年以来,面对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蜂群这类新威胁,以色列防空系统的拦截失败率有所上升,据称已达29%。以色列国防军内部评估甚至承认,现有雷达在探测低空高速目标时,存在关键的数十秒延迟。

这些迹象表明,即便是最顶尖的防御体系,在不对称的技术较量中也可能暴露出软肋。为此,以色列已紧急从美国调运更先进的“爱国者-3”增程型导弹,并在红海首次部署“标准-6”舰载防空系统,试图亡羊补牢。但这本身也反映了其面临的挑战有多严峻。

胡塞武装近年的表现,确实让它在中东成了个越来越扎手的“硬钉子”。它敢同时叫板美以,战略冒险意愿极高。其军事能力也从传统游击战,悄然升级到具备一定精确打击和战略威慑能力,打击成功率据称显著提升。

这种“越打越强”的态势,不仅给美以在中东的行动添堵,也让试图通过军事打击和外交斡旋解决问题的美国颇为尴尬——盟友响应者寥寥,军事行动效果不彰,连自身的战略利益都受到直接威胁。

对以色列而言,更是东西两线承压:加沙地面行动进展缓慢、代价不小,同时还得分神分兵,应对来自也门方向的远程威胁,连带影响了其在叙利亚和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节奏。更有情报显示,胡塞武装已与黎巴嫩真主党、叙利亚民兵等眉来眼去,似乎想搞某种联动,用持久消耗战拖垮对手。

这场冲突的涟漪远不止于也门和以色列之间。伊朗被广泛视为胡塞武装背后的重要推手,通过提供武器技术和战略协同,低成本地消耗美以资源,推进自身地区议程,同时巧妙避开直接冲突的火线。

伊朗革命卫队高官也毫不掩饰对胡塞行动的支持,甚至暗示可能动员更广泛的“抵抗力量”。

另一方面,俄罗斯则在中东玩起了“离岸平衡”。它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谴责胡塞的决议,将其行动描绘成对“霸权主义”的反击,客观上牵制了美国精力,也为自己在乌克兰等方向争取了空间。

胡塞武装使用的武器中出现疑似俄制或与俄技术相关的影子(如“缟玛瑙”反舰导弹、以及与“匕首”相似气动布局的导弹),更让局势平添几分诡谲。

更令人忧虑的是全局性风险。胡塞武装若真有能力有效封锁红海航道——全球约12%海运石油贸易的必经之路,特别是威胁到运输美国原油的船只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可能引爆全球能源危机,国际油价飙升,重创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,尤其让欧美国家的抗通胀努力雪上加霜。

美国若选择强行护航,则可能一脚踏入更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泥潭。

地区紧张升级也潜藏着误判和核扩散的阴影。以色列军方有人暗示不排除对也门采取先发制人打击(即便也门并无核计划),这种言论本身就极其危险。

一旦发生基于错误情报的打击,或是地区国家因安全焦虑而加速核技术合作(比如沙特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传闻),中东建立无核区的长期努力恐将付诸东流。

一片混乱中,并非没有不同的声音和尝试。例如,中国提出的“红海安全走廊”倡议,建议建立由第三方监督的商船护航机制,并积极与包括胡塞在内的各方沟通,试图为紧张局势降温,打破冤冤相报的循环,探索一条非对抗性的解决路径。

这一倡议据说得到了一些地区国家的初步认可,显示出在传统大国博弈之外,寻求和平解方的可能性并未完全消失。

中东的未来依旧迷雾重重。胡塞武装的异军突起,不仅改变着地区力量格局,也向传统的军事强权和安全观念发出了严肃的挑战。

在这片权力、利益、信仰交织的土地上,任何火星都可能引燃不可测的烈焰。旧秩序的裂痕清晰可见,而新秩序的模样,恐怕还要在更剧烈的动荡与博弈中慢慢成型。



友情链接: